原文出處:誠品EXPO 肖年頭家 / 頭家故事
跨越七十年後 擦亮《光山行》下一個百年
2020.Oct.14
肖年頭家模擬市集的評選現場,熱鬧中微帶緊張氛圍,評審遊逛至《光山行》攤位前,拾起檯面上的戒指仔細端詳,「這是我們運用堆漆手法設計的飾品系列。」賴信佑趨前詳細說明每一層色階的的製程,熟稔的內容好似信手捻來,因為這些對他而言,早已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,也是早在他出生前就已安排好的生命定數,他是台灣漆藝之父賴高山的孫子,想要重新擦亮祖父的《光山行》招牌!
「就世俗的眼光來看,我應該就是所謂含著金湯匙出生吧!」落坐工作室中聊到品牌創立與生平,賴信佑苦笑了一下,啣著這根含金量已不大高、卻貴為國寶大師後代的湯匙,他從小就當小幫手協助阿公做漆藝品加工、也看著父親漆藝創作,漆器工藝不僅是他的日常,也早就流淌在他的血液中,樹漆、松節油的氣味,交融描繪出賴信佑的童年。

出生 國寶級的漆藝家學
漆藝世家的源頭是祖父賴高山,從台中工藝學校學習漆藝畢業後,獲得老師山中公的推薦進入東京美術大學就讀,另師承皇家御用工藝師河面冬山,回台後頂著日本留學歸國的光環,賴高山在1945年創辦了《光山行》。當時來台灣旅行的日本人相當喜愛具有台灣風土民情的伴手禮,賴高山將原住民圖騰、台灣風景、水果等圖樣用蓬萊塗裝飾在菓盒外銷日本,後來又採故宮漆藝剔紅作法研發「堆彩雕漆」技法,經過數百、數千層的逐日堆疊與打磨拋光後,製作出獨步全台的文創商品。
賴高山藉由精美的蓬萊塗與堆彩雕漆,樹立了無人能及的台灣漆藝之父地位,而其子賴作明遺傳了父親的藝術天分,也前往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留學深造,並前往大陸北京、南京、揚州、福州等地拜訪名家並砌磋漆藝,欲回台後繼承家業,讓台灣漆藝發展源遠流長。
可惜後來遇上台美斷交、退出聯合國等國際問題,加上林業禁伐令減少原料來源,及石化經濟起飛塑膠製品大量生成,大幅減少需費時費力製作的漆器產品需求,所有傳統工藝產業,包含陶藝、竹藝與木藝都受到嚴重衝擊,賴高山黯然拿下《光山行》招牌,賴作明轉往藝術領域發展,漆藝的未來此時前途未卜。

圖片提供 / 光山行

圖片提供 / 光山行
「其實這些漆啊、器具啊,都是從小就摸得很熟悉的東西,但並沒有真正想說要把這個系統完整學起來,是在高二那年暑假透過在家中舉辦的『傳習計畫』才學到完整的漆藝製作過程。」可能從小耳濡目染、也可能體內深埋藝術底蘊,賴信佑很快就領略漆藝箇中精巧,但偏執叛逆的青春靈魂,卻一點都不想繼承家業。

出走 馴服桀驁個性的現實磨練
自詡有著漆藝技術卻不想受人牽制的桀驁脾氣,賴信佑退伍後在外租個小房子開設了自己的漆藝工作室,沒有特殊的接案限制、不想甩亙古不變的教條,賴信佑志氣高昂地做各式客訂塗裝。但過去開班教小朋友創作時的資源都是從家裡拿,自己開業後不僅得有成本進項概念,也不曉得該如何做銷售、定價更是隨心情,撐了一年左右就燒光本錢。
「我印象很深刻,有一個周六我睡到中午被餓醒,發現口袋沒錢、戶頭剩下45元,當下心裡超驚慌,結果居然被我在口袋發現兩張各中200元的發票,我馬上騎著摩托車要出去兌領,騎到一半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我突然思考,這就是我要的人生嗎?是不是自己根本還沒有準備好呢?」


賴信佑說道,媽媽不捨得他創業辛苦沒飯吃,常要他轉換領域,但接連幾個工作面試都因為沒有相關銷售經驗而吃閉門羹,而要從主事者變成受雇者的身分轉換也需要適應。後來到宮原眼科面試,開門見山就清楚告知面試官要來學銷售,面對如此坦然並態度堅決地年輕人,宮原眼科給予學習機會,賴信佑在這裡從基礎紮根,替未來蟄伏準備。
經過四五年的銷售磨練,加上宮原眼科的內部改組,賴信佑覺得該是回家的時候,在2015年末回到出生地,他以推廣者及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創作商品,希望延續台灣漆藝的使用,在70年後重新掛上《光山行》的招牌。


圓夢 需先攀越未知與既存的高山
夢想永遠都很美好,但實際做起來卻有層層困難需要克服,漆藝製作已經是圓夢前提的最小變數。首先,台灣人對漆製品有毒的刻板印象,一時間很難讓消費者願意購入,而選擇錯誤的入門商品製作,更得不到市場共鳴,賴信佑說道:「我就想說從生活用品來切入市場,因為小時候餐桌上除了筷子、湯匙還有筷架,所以2016第一次參加文博會就製作了餐具商品,沒想到筷架完全滯銷,才知道這不是人人家裡都會用的器具。」慢慢透過市集與活動的第一線經驗累積,修正適宜的產品方向。






另外,堅持漆藝傳統的父親也像一座難以攀越的高山,對於賴信佑想要從生活角度切入漆藝市場非常難以認同,「他就覺得我願意回家做推廣很好,但就要照他的指導方針進行,我們常在這點上有很多的摩擦。」除了要跟父親抗爭走自己的路,還得面對同業認為賴信佑在拉低漆藝層次的牴觸,賴信佑扛著傳統包袱與家族使命負重前行,力圖跳脫框架,將漆藝帶入常民生活。
「早年的工藝其實也就是一些民生日用品,只是到今天被精緻化、藝術化,但源頭就是要解決所有生活上的問題,現在工藝也可以兼具藝術與生活化,我想做到的,就是透過重組與轉化的歷程,將文言文般難懂的高端漆藝轉化成白話文的日常漆藝,用這樣的方式將要失傳的工藝之美保存下來。」賴信佑想讓漆藝品走下高端藝術的神壇,延續歷史價值。






擦亮招牌 再寫下一個百年
隨著穿戴飾品系列的開發,《光山行》的路越走越穩,賴信佑除了定期開設體驗課程,教育消費者無毒天然樹漆與漆藝之美,並透過誠品生活expo文創平台肖年頭家徵選及expoBEAUTY園道店的展售,慢慢推廣讓漆藝成為常人可及的日常美學。
經過四年多的努力,問及與父親賴作明的相處情況,他笑著說:「爸爸近期較少下指導棋,尤其是與台灣服裝設計師周裕穎合作台灣奧運隊服的製作後,他就放手讓我去做想做的事了!」從祖父的開路、父親的提升層次、國際接軌到賴信佑的普及推廣,漆藝家族三代的故事,就是一部台灣漆藝發展史。

圖片提供 / 光山行
對於未來,家族延續以及從文創角度推廣漆藝是必然,他也希望可以將台灣原本豐富的漆樹種回來,透過漆藝的普及讓漆樹農得以生存,「可能就覺得有這個讓漆藝傳承下去的使命吧!」從桀鰲少年到肩負使命的青年,賴信佑想再度擦亮祖父的《光山行》招牌,並弘揚光大!

